Skip links

针灸

针灸具有悠久的历史。早在石器时代,古人发生病痛不适时,便不自觉使用双手捶拍按摩,甚至使用较为尖锐的石具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,从而使得症状减轻或消失。

随着华夏文明的蓬勃发展,针具也从最初的砭石,逐渐发展成青铜针、铁针、金针、银针、直至现在所使用的不锈钢针具,其学术思想也随着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。

针灸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,促进气血畅通,达到阴阳平衡,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。

“凡刺之真,必先治神,五藏已定,九候已备,后乃存针。”

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

中医学中的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,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中的脉络体系。

十二经络是中医理论描述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系统,贯穿人体全身,相互连接。十二经络分为六阴六阳。其中,阳经和阴经分别对应于人体的阳和阴两方面,分布在人体的四肢、皮肤、肌肉、脏腑,贯通全身,连接脏腑,形成一个复杂的经络系统,负责气血的运行和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。

奇经八脉(督脉、任脉、冲脉、带脉、阳蹻脉、阴蹻脉、阳维脉和阴维脉)。与十二正经不同,它们“别道奇行”,既不直属脏腑,又无表里配合关系,故称“奇经”。奇经八脉是沟通十二经脉的桥梁,将部位相近与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,起到统摄经脉气血,协调阴阳的作用。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。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,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,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,它亦能渗灌供应。

穴位则是经络上特定的点。每一经络上都有一系列的穴位,通过在这些穴位上施加刺激,可以调整经络的气血流动,以达到调养的目的。穴位的选择和操作方式则因病症而异,这是针灸的关键部分。中医学强调“同病异治,三因制宜”,指在相同病症情况下,因体质、病因等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手段及方法。个体化方案是中医学的精髓,更能体现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。

穴位选择是以经络学说,脏腑理论,八纲(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),五行等中医思想为指导。中医师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、四诊(望闻问切)等综合考虑进行选穴及配穴。选穴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精準地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,调和脏腑功能,而配穴则是选择与主要穴位相配合的辅助穴位,以增强及达到特定的目的。

针灸属于“内病外治”的手法,常用于中医各科,甚至是“治未病”的实践中。针灸的存在,为大众在现有体系中提供更多的选择,无论您是已经体验过针灸的受益者,还是刚刚开始探索的读者,针灸都可为您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正面且积极的影响。

(鉴于个体差异,请谘询合格执照中医师了解详情)

预约/咨询

健康相伴、幸福同行、华源关心您
针灸